导读
近几年,海外就医在国内财富阶层悄然兴起,并逐渐走入我国中等收入家庭。据调查,中国每年海外就医的患者约有3000人,其中70%为肿瘤患者。海外医疗对于重疾病患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这些案例多是在国内面临死亡的绝症病例,而通过海外就医他们却能找的有效的治疗方案,重现生机。
袁亚非
三胞集团董事长、政协委员
“让中国人尽快用上世界最好的药品、用上世界最好的医疗设备!”连续五年担任全国政协委员的三胞集团董事长袁亚非在今年两会上一连串的呼吁,与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的“健康中国建设”不谋而合
“目前,中国引进国外已经上市的新药等同于新药审批,一般都需要5年以上,中国能用上最好的药也是国外5、6年前的,很多国际先进药品无法及时惠及我国民众。”袁亚非略显无奈。“疾病不等人,相对于我们快速增长的医疗用药需求,国外新药的上市审批周期亟待缩短。”
药品的差异对于病患来说意味着什么?以下这个案例让小编看完深有感触!
目前国内的生活环境(空气污染、工作压力、食品安全)导致癌症高发、早发,更可怕的是80%的癌症患者被确诊时已经到了中晚期。38岁的骨科医生李明磊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三年前,李明磊感到左胸疼痛越来越重,他决定去做一次CT检查。在发现肺部有一个4公分左右的结节以后,作为一个医生,他给自己确诊了——癌。
随后在北京一家知名三甲医院就诊时,这里的医生告诉他,他属于“肺癌IV期,只能保守治疗,没有机会手术”。这让他陷入了绝望。在接下来两个疗程的化疗中,李明磊的身体被化疗药物攻击得虚弱不堪,最终他已经无法自行翻身。
活检和基因检测为李明磊找到了患癌的精确病因——EGFR19基因突变。他说:“在国内,这种情况几乎没治。但在美国,当时已经有了针对EGFR19基因突变的第二代特效药阿法替尼,第三代药物AZD9291的临床试验也已经进行到了第Ⅲ期。”于是,他决定去美国去“碰碰运气”。
在经过一系列非常专业的病历资料准备以后,李明磊选定在全美综合医院名列前茅的麻省总医院就诊。按照预约时间赴美以后,到达波士顿的第二天他就前往医院去见医生。
与国内医生的意见不同,美国医生告诉李明磊,在靶向药物治疗见效后,剩下的原发病灶可以再行手术治疗。
事实上,在赴美就医的案例中,有67%的中国患者的治疗方案被改变。原因之一是美国的临床医学正在向“精准医疗”的方向发展,另一个原因则在于药品的差异。
2014年11月6日,李明磊服用了第一片二代靶向药阿法替尼,这种药当时已经在美国上市一年,而国内还没有引进。李明磊清楚地记得,在服药5周后,PET-CT显示,脊柱和肋骨上的转移病灶就消失了,肺部原发病灶也缩小了60%。
但不到一年,医生就发现李明磊对阿法替尼产生了抗药性,穿刺检查显示,他出现了耐药基因突变。但这刚好符合了AZD9291临床试验的入组标准,当时试验已经进行到第Ⅲ期。
李明磊从申请参加AZD9291临床试验到正式入组,仅用了一个月时间。李明磊在服用AZD9291约两周后,发现自己的呼吸重新顺畅起来,骨骼也不再疼痛。
如今,李明磊已经可以回国工作了,但他需要每隔三个月前往美国复查、开药。历史名城波士顿是美国著名的高等教育和医疗保健中心,也成了李明磊的希望之地。他的美国医生并不担心他会再次产生抗药性。
他自己也相信,赴美治疗虽然花费不菲,但新药的不断研发能够让他在和癌症的赛跑中领先一步。
李明磊是数千名海外就医患者中的一位代表,他的治疗经历不能称为医学奇迹,只是出国就医患者中获得较好疗效的一个普通案例。
李明磊的幸运更多的是在于他自己是医生的这个身份。这个身份背景意味着他有良好的经济基础以及必要的医学知识,使得他在面对来自国内三甲医院的死亡判决的时候还能为自己寻找到海外就医这条生路。而作为一个普通人,如果有一天我们面临同样的情况是否也具备同等条件来打通海外就医这条路呢?
呦呦温馨提醒:点击下面图片可进行购买
文章来源于:抗癌管家整理